二十四節(jié)氣之「夏至」
【夏至】:日長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極也。夏至的“至”,并不是“到”的意思,而是“極致”的意思。
【時間】:夏至在公歷6月21日前后(今天是2022年6月21日), 是夏季的第4個節(jié)氣。
【位置】: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90度,直射北回歸線,今天是一年中我們北半球白天最長的一天。
夏至與農(nóng)時
夏至前后,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,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,濕潤灌漿。
農(nóng)諺說:”夏至不鋤根邊草,如同養(yǎng)下毒蛇咬。”夏至時,莊稼長得快,雜草長得也快,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(jié)極重要的增產(chǎn)措施之一。
我有親戚在農(nóng)村,這種暴烈的天氣,要在烈日下抽水灌溉,鋤草滅蟲,真的是太辛苦了。
夏至氣候
※ 夏至溫度
夏至,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但并不是北半球最熱的一天。由于海陸熱力性質(zhì)差異,夏至之后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的陸地氣溫還將繼續(xù)上升,夏至之后還有小暑和大暑。
夏至時,除青藏高原和其他高海拔地區(qū)外,全國最清涼的地方當屬環(huán)渤海沿海區(qū)域。夏至時渤海的水溫還相當涼,只有20℃上下。受渤海影響,其周邊的沿海地區(qū)清爽宜人,適合前往避暑。等疫情過了,將來可以安排去度假。
※ 夏至的雨
華南龍舟水和臺風雨,我們這里“瘋梅雨”,北方也常常出現(xiàn)雷雨大風、冰雹、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,南方和北方,全都狂雨暴烈。
劉禹錫《竹枝詞》中“東邊日出西邊雨”描述了夏至以后午后至傍晚常見的變化多端的雷雨天氣。
夏天的午后,地面接收到大量的能量,地表溫度升高,水份蒸發(fā)快,空氣中的水汽就多,這些水汽被溫氣流推送到高空,形成厚厚的積雨云。積雨云越積越厚,一旦上升氣流的力量無法托住它,就形成了降雨。積雨云之間也會因為強烈的對流摩擦而放電,形成閃電。
積雨云覆蓋的面積不會太大,一般多為幾公里到十幾公里,加上它的運動速度很快,所以這種雷陣雨不會持續(xù)很長時間,很可能東邊日出,西邊大雨,一會兒之后東邊大雨,西邊日出。
有水汽,有陽光,所以我們夏至的午后很可能會看到漂亮的彩虹。
※ 夏季風
印度洋的夏季風在夏至之前爆發(fā),經(jīng)過云南時,云貴高原的雨季全面開始;福建的汛期、臺灣的梅雨啟動并加強,咱們這里(江南及沿工地區(qū))梅雨進入最強的時段。
※ 夏至臺風
我們國家臺風最活躍的季節(jié)就從夏至開始,直到9月末,第一個臺風很可能在夏至登陸。
夏至三候
■ 初候,鹿角解。 —— 夏至前后,鹿角會出現(xiàn)脫落的現(xiàn)象,鹿角脫落不代表凋零、結(jié)束,而是代表生長和新的開始。
■ 二候,蜩始鳴。 —— 蜩,就是蟬,知了。蟬鳴是陽氣盛的標志,是盛夏的象征。
■ 三候,半夏生。 —— 半夏是一種中草藥,也叫三葉半夏、水玉等。夏至前后,半夏就開始出苗了。
夏至美食
※ 涼面
涼面最早起源于河南,又稱過水面。夏日炎熱,古時人們通常胃口不佳,故涼面受到喜愛。中國各地都有涼面的傳承,口味也不大一樣。西北牛肉涼面,四川紅油涼面,北京的素什錦涼面都是代表。夏至,陽氣極盛,再也沒有比在樹蔭下吃一碗過水涼面快意的事情了。
夏至風俗
※ 祭地
早在周代,古代帝王就要在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冬至祭天,夏至祭地。天壇、地壇、日壇、月壇和先農(nóng)壇,合稱為“五壇”,是北京城中重要的古代祭祀場所。
夏至期間農(nóng)作物生長很快,為祈求五谷豐登,夏至倍受古人重視,是古代極為重要的節(jié)日之一。
※ 消夏避伏
夏至在古代是一個消夏避伏的節(jié)日,稱為“夏至節(jié)”,上到宮廷下到民間,都想盡各種辦法來避暑。
※ 觀極光
夏至時節(jié),在黑龍江漠河有可能能看到北極光,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看。觀極光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
夏至的花
※ 繡球
繡球 —— 宋 · 楊巽齋
紛紛紅紫競芳菲,爭似團酥越樣奇。
料想花神閑戲擊,隨風吹起墜繁枝。
繡球花花型豐滿,大而美麗,其花色能紅能藍,令人悅目怡神,是常見的盆栽觀賞花木?;ㄆ谠?月-8月。
※ 百合
百合花很漂亮,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中國是百合的故鄉(xiāng),自東漢起就有人工栽培百合花的記載,超初人們并不是為了觀賞百合花,而是為了它的藥用和食用價值。百合花含芳香油,可作香料;鱗莖含豐富淀粉,是一種名貴食品,亦作藥用,有潤肺止咳、清熱、安神和利尿等功效。
百合的名字也好聽,有“百年好合”的寓意。
一首詩時間
※ 竹枝詞 —— 唐 · 劉禹錫
楊柳青青江水平,聞郎江上踏歌聲。
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。
※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—— 唐 · 白居易
憶在蘇州日,常諳夏至筵。
粽香筒竹嫩,炙脆子鵝鮮。
水國多臺榭,吳風尚管弦。
每家皆有酒,無處不過船。
交印君相次,褰帷我在前。
此鄉(xiāng)俱老矣,東望共依然。
洛下麥秋月,江南梅雨天。
齊云樓上事,已上十三年。
評論0